罗炳辉将军资料
2016-04-11 09:24:04 来源: 评论:0
折叠参军抗争
民国2年,罗炳辉在见土霸谢介臣被陆军整治而敢怒不敢言后,萌生参军念头。他以惊人的毅力,用12天时间徒步数百公里到省会昆明寻求参军,因无关系,不得加入。其后在昆明先后做过木匠、伙夫、马夫,终在1915年一次偶然机会后在当时云南的唐继尧部当兵。由于他吃苦耐劳,不久就被提升为三等中士。1920年,罗炳辉当上了唐继尧的随行军士。
折叠怒弃二唐
1921年,滇军顾品珍、叶荃反对唐继尧,用军队逼近省城,并通电逼唐继尧下野。当时已身为副官的罗炳辉被选为亲信,随同唐继尧与唐继虞到达香港。在见到二唐糜烂奢侈的生活后,罗炳辉认识到他们的奢侈豪华全是吃民血兵血,军阀救国救民之说全是骗人的。在多次向唐继尧请假不准后,留下一封书信,悄悄离开了香港。
折叠参加北伐
1922年,罗炳辉到桂林投奔了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当二次北伐攻占赣州直至南昌时,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北伐军回师讨伐陈,前线总指挥朱培德派罗炳辉等五人以"参军官"身份到粤军许崇智、李福林两军阵地考察,陈军趁湘军换防未遂实施反扑,北伐军兵败如山倒。罗炳辉怕滇军不知情被歼而日夜急行190里,把败况报告了朱培德后便昏死过去。滇军迅速撤走湖南,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1926年秋北伐中路军直趋南昌,罗炳辉受命率二营为先锋首攻牛行车站,战斗惨烈,待牛行车站被夺下时,全营只剩下80多个人,打开了主力部队进入南昌的重要门户。
折叠加入中共
1927年3月,罗炳辉参加在南昌举行的被国民党杀害的赣州总工会领导人赞坚的追悼会上,听到了曾为滇军高级将领,,现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朱德的讲话。朱德语重心长地对他讲,工农兵要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军阀、土豪劣绅。只有革命成功了,大家才有工做,有田种,有饭吃,中国才有希望。这时的罗炳辉才真正看到了光明和前途。
1929年4月,罗炳辉任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中共中央派滇籍中共党员赵醒吾到吉安对他做教育争取工作。7月,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然后遵照党的指示,罗炳辉指挥了以吉安为中心的赣西数县武装起义,随后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团长。之后,他同红军将士一道打下万安,又在富田地区,歼灭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唐云山部,转战湘赣,指挥战斗数百次,对赣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立了大功。
1930年的长汀会议后,被任命为红十二军的代理军长、军长,后又被任命为红九军团军团长。
折叠参加长征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罗炳辉率红九军团突出重围,抢渡湘江,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进入西南地区。
1935 年,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渡过金沙江,从西昌进入凉山彝区,由此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赂意图。在彝区,罗炳辉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同胞交朋友,取得了彝族兄弟的信任,沿途有不少彝族同胞积极参加红军,就这样,在彝族同胞的带领下,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顺利地通过了凉山彝族地区,与中央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折叠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告别延安,奔赴华中抗日前线。1938年,罗炳辉被任命为皖南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与司令员陈毅并肩战斗,打击日寇。
1939年5月,随叶挺北渡长江。7月,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
皖南事变后,为了打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罗炳辉根据多年游击战的经验,制定了伏击与运动游击为特色的包括伏击、纠缠、阻击、扰乱、歼灭等内容的所谓"梅花桩战术"。
然而,多年艰苦的战斗环境,使罗炳辉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当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全中国的时候,罗炳辉却因高血压而处于昏迷状态。直到第二天神志清醒时,人们才把这一喜讯告诉了他,罗炳辉再一次振奋了。他坚决要求重返前线,参加受降工作。
折叠前线病逝
1946年4月,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6月9日,在罗炳辉的指挥下,新四军向盘踞枣庄的军队发起进攻,全歼对方部队,解放了枣庄。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1946年的6月21 日,罗炳辉却因脑溢血而阖然长逝。
枣庄战役由此成为这位将军32年军旅生涯的最后一仗。
折叠成就贡献
1929年秋,罗炳辉响应中共号召,在吉安发动武装起义,打下万安,攻占富田地区,反歼唐云山部队,巩固并扩大了赣西革命根据地。
罗炳辉研究出的"梅花桩"战术。1941年,日伪军扫荡仪征,罗炳辉在仪征以北12 公里按梅花桩式设伏。15日拂晓,敌人进入设伏圈,不到30分钟解决战斗。以后,拥有重型装备的700多人的日军又在金牛山再次尝到了梅花桩式战法的苦头。此次战斗,新四军以劣势装备毙伤日伪军500 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创造"梅花桩"打法以少胜多的范例,也为新四军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支持。
1946年,枣庄战役中,罗炳辉率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8万余人,受降日军4000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北进,掩护了兄弟部队向东北进军,挫败了国民党打通津浦路的企图。
折叠人物评价
"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 陈毅军长亲笔挥豪,痛悼与自己出生人死的战友。
总司令朱德也为这位当年从云南走出来的战友题词: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
罗炳辉是中央军委1989年确定的全国著名的36位军事家之一,云南籍唯一获此殊荣的将军。毛泽东评价罗炳辉"正派耿直","在滇军中是革命的","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先后被周恩来、江泽民誉为"人民功臣"。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途中屡担重任,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中央军委赞誉红九军团为"战略轻骑"。他一生南征北战,效命疆场,马革裹尸。中共中央认定他是"立功尤著"的红军高级将领和抗日名将。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的前夫人尼姆·韦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一书中赞颂罗炳辉是"神行太保"、"传奇式英雄"、"智勇兼全"的人物。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人物轶事
折叠知名战术
罗炳辉在战术方面的创造性计策很多。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所在地域多为山地,他运用"十六字诀"创造了敌人都公认的"麻雀战"、"跳梁阵"、"西瓜阵"、"迷魂阵"、"火车阵"等以适应山地游击战。抗战时期的江淮一带多为平原和水网地形、要对付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伪军和顽军得有多种办法。罗炳辉根据皖东(淮南)和洪泽湖一带的实际,创造了一套诱敌、迷敌、扰敌、纠缠、迟滞、阻击、伏击、奇袭、反击、歼灭等为内容的游记战术,诸如"火烧野牛"、"四两拨千斤"、"狼牙签与滚雷西瓜战"、"梅花战术"等等。尤以梅花战术最为有名,其主要内容有:
(一)"梅花构成的分驻"。部队宿营按三角形摆布,指挥机关在中心,敌袭击任何一部,指挥中心都可命令机动出击,相互呼应,使对方优势火力难以发挥作用,减少我方伤亡,或对对方实施反包围。
(二)"梅花桩"式的布阵。对对方可实施多点打击,当敌进至"梅花桩" 阵地时,可从侧面、两面、三面同时向敌开火,以至用手榴弹、刺刀、大刀杀敌;如对方取守势,可诱敌出据点牵着敌人的鼻子到"梅花桩"内聚歼。
(三)"梅花点式纠缠术"。用于敌强我弱,梅花点式便于部队疏散隐蔽,易于袭敌。在实施夜袭中,事前准备好梯子、绳子、火药、汽油、柴草实施火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巧"胜敌。若对方数路进攻,可避强击弱,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不能打大仗就打小仗,兜圈子与对方纠缠,一点一点把它吃掉。
皖南惨案发生后,日军趁新四军整编之机,加紧向华中各根据地扫荡,从1941年春节开始,历时数月,日伪顽合流对淮南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清乡、蚕食和伪化,罗炳辉指挥军民运用"梅花战术"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其中以金牛山反击战尤为著名。打破了日军的罪恶计划。罗炳辉先后撰写了《淮宝战役的战术诸问题》、《指挥员熟用手册》、《民兵战术》、《关于三角式据点构筑和守备之要领》、《碉堡作战》等小册子;还写了不少有关的日记,提出"发挥火力,隐蔽身体"的十个要点;"如何做到百发百中"的七个要点;提出"冲锋时机"有"五冲"、"五不冲"。对战略战术与技术进行高度总结和概括,以指导作战和训练。